韩剧是为满足性幻想韩国电影要深刻很多 范小青:韩国电影教育特别发达,基本上大学就有电影课。韩国的好导演有40%是电影专业出来的,有60%是各类好大学的人文系、社会学系、哲学系、国语系出来的。想知道电影的原创性在美国、韩国和日本所占的比例吗?非原创是从小说改编的或者是漫画、卡通、戏剧改编的,日本很严谨,所以他绝对不会有太多太原创的东西,一定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保障的东西,所以日本的改编率占到80%;好莱坞看重的是全球市场,所以没有品质保证的东西不会去拍,因为拍一部会花很多的钱和精力,所以好莱坞是60%;韩国大导演的剧本全是自己写的,所以韩国的改编率是40%。这是韩国电影特别有活力的地方,有原创性。因此,这是韩国电影导演的优势,当然也许会慢慢化为劣势,因为太不保守了。 范小青: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非常不一样,他们的观众定位也不一样。电视剧就是给家庭主妇看的,为了满足性幻想,男生特别体贴入微,又是富家子弟。但是电影是出离于日常的,因为韩国的传统认为男性不是靠卖脸的,而是靠实力,所以他们大银幕上的男性都不漂亮。 熊崧策:韩国的电影、音乐、韩剧这几年几乎是同时崛起的,但是好像是三个圈子? 范小青:因为专业度比较高,所以韩国的导演特别可怜。我认识韩国的导演都很穷,他们被称为“奥林匹克导演”,四年才出一个片子。而且韩国导演相当于一个团队的领导人,所有人找他吃饭都得他买单。传统社会的这种结构、等级制度不会让他去涉及广告、MV、电视剧,所以他只能四年就花那一点导演费,还要养家糊口。所以一般韩国导演找的太太都是护士、老师这样有稳定收入的人。相比之下,我们中国导演过的很舒服。 熊崧策:对于吸引观众来说,是导演重要还是明星重要? 苏莫:明星吧,他们还是明星制的。相对于别的地方来讲,韩国的明星制还是比较理性的。他们有一种说法,管明星制叫“有组织的消费明星”,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好,就是我们知道该怎么用这些人,他们也会带来投资的压力、票房的压力。明星效应放在哪儿都一样。 范小青:我觉得不是明星制,因为是商业电影总得有张脸,所以好电影叫“wellmade”,就是优质电影,漂亮的脸和优质的心结合在一起才算是好电影。明星制这个词有,但是有导演中心制和制片中心制是一起的。韩国明星表面上看着非常华丽,但他们在韩国是非常平易近人的,他不敢要求头等舱、拍戏时也不会要求五星级的饭店,中国明星就完全不一样了。为什么韩国明星到中国市场就变了,那是中国市场把他搞坏了。在韩国,电影费特别少,所以他们得靠电视剧养家糊口。大导演和大明星为了压缩总的制作成本,他们一般要的钱很少,但是会有票房分红。这样非常好,能让明星有一种承担感。 金基德与朴赞郁执导的影片差异源于两人不同的教育背景 张冲:我有一个小问题,因为我是由金基德引发了自己对韩国电影的兴趣,我想问范老师,我把他所有的片子看了之后反而就不喜欢他了,形式大于内容,看了之后觉得不管是模仿或者刻意去做一个形式的目的太明显,反而要讨论内容的意义就没有了。不知道您怎么看。 韩国电影导演金基德 范小青:他们在1999年搞了第一届韩国电影展,在那个电影展里我看了三天,让我非常惊讶。我记得有《悲歌一曲》,有《动物园旁边的美术馆》,有《生死谍变》。惊讶的原因是,韩国还有这么发达的电影。我开始对金基德有认识,是缘起金基德的《蓝色大门》、《坏小子》已经有了盗版DVD到中国,但当时我从内心到身体上都非常厌恶金基德。我去韩国读书时,班里一个非常美丽温柔的韩国小姐,她特别喜欢金基德。看起来那么贤淑的一个女性居然这么喜欢金基德,让我对金基德又有了一点好奇心。金基德电影偶尔会在深夜时段播放。经过两年,我通过深夜的有线频道,重新看了他的《坏小子》、《蓝色大门》,正好这个时候金基德导演又拍出了《春夏秋冬又一春》、《空房间》,我觉得我变了,金基德也变了,变得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更加唯美,不是那么赤裸裸了,尤其《春夏秋冬又一春》。 苏莫(影评人、编剧):这个片子给他打了一个翻身仗。 范小青:他得了青龙奖,后来就是《空房间》、《萨玛利亚女孩》,还有《呼吸》。我喜欢的导演有两类,一类是从开头就知道结尾怎么样,但是过程非常棒,一直会吸引你看下去,并不是你了解到结尾就对他的过程产生腻歪感;第二类就像金基德和朴赞郁这样的导演,你永远不知道他怎么结尾,被好奇心驱使着。但是自从金基德患了忧郁症,我又不喜欢他了,因为他又回去了。同样是乱伦,朴赞郁导演的乱伦就让我们觉得能接受,因为人性有时候会那样,在你不知情的状况下,也许会发生让你特别无法接受的事情;但是金基德的我是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厌恶感。苏莫:朴赞郁的电影中也出现乱伦,但是他给你一定的压抑之后会给你爆发,他会把你的感情释放出来,但金基德一直压着你,压到最后。 韩国电影导演朴赞郁 范小青:所以我觉得这就是草根和精英知识分子的差异。 金基德导演更愿挖掘人性深处的阴暗面 苏莫:你觉得这些和金基德的地位有关系吗,因为在韩国,从个人来讲他其实挺压抑的,包括他的抑郁症,跟经济的冲突。他批评《汉江怪物》的时候,给韩国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声誉,但是又走的比较艰难,所以他又回到过去那种路子上来了。 范小青:金基德是原生态的,而朴赞郁是高级知识分子出身,父亲也是电影学的教授,他从小就学美术耳濡目染。朴赞郁大学时本来想考电影学,但又一想,觉得电影本来是精力很充沛的男性干的,所以他选择了哲学系。但在大学里人的欲望被埋掉之后很快又会生成,所以上大学后他一头就埋到图书馆,去阅读各种各样的电影。当有一天看到希区柯克的《眩晕》(也叫《迷魂记》)时感叹,竟然还有这样的电影,他就开始写剧本。但是后来他又接触了B级片的几个导演,他觉得这种破坏的快感比希区柯克给他的感觉触动更大。所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,他在明白那些框框条条之后就想打破这些条条框框,想给别人一种一般人想不到的东西。虽然他和金基德都是B级电影导演,但是两个人是不一样的。金基德是原生状态的,他没有那么多想法,只是凭着原始的直觉去拍电影。 金基德非常难,因为韩国是一个注重学历、人脉、上下位阶的国家。金基德没读过书,是小学毕业,他是横空出世的,所以一开始没有记者、没有评论家去说他好。他是一个极端自负又极端自卑的人。如果给韩国导演排个位序的话,第一位是李沧东,他老乡;第二位是《生死谍变》的导演,姜帝圭;第三位就是金基德。金基德现在是非常不修边幅的,他就是一个行为艺术家。 苏莫:金基德是个注重人性的人,他的电影虽然会有一些政治上的指向,但更希望往人性的深处去挖。以他的处境,他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,有可能是颠覆的。并不是舆论或社会上的挤压让他觉得更黑暗,他是开始挖掘自己内心的东西了,而非因为别人的排挤觉得黑暗。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,金基德会拍出和之前不一样的东西。 范小青:金基德是通过原始的冲动去拍电影的,但是他的艺术生命应该慢慢集中在他的徒弟身上。因为他有自己的徒弟群,是非常原始的师徒制。他为什么得抑郁症,是因为他最喜欢的大徒弟,就是拍《电影就是电影》、《高地战》,毕业于首尔大学的的张勋导演获得了成功,背叛了他,所以他抑郁了。他徒弟拍的电影都是由他写的剧本。像台湾导演侯孝贤说的“商业电影是生产线,艺术电影是研发部门。”像这样小众的电影,他能影响到一批人来做,我觉得金基德在这一点上很伟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