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1年5月19日,未满44岁的梁左在家中安然离世。这是一个为我们带来过太多笑声的人,情景喜剧《我爱我家》、《闲人马大姐》,相声《虎口遐想》、《特大新闻》,这些曾让我们开怀至今欣赏起来仍觉趣味十足的作品,都是出自他的手笔。 今天是梁左去世15周年,观察者网特选取一篇纪念文章,作者郑捕头曾在两年间采访多位梁左的同学、朋友及合作者,本文特择取几件梁左趣事,读之心怀尊重的同时,也可以笑着回忆他。 以下经授权转自微信公号“郑捕头”: 原题:怀念|让我们笑着回忆梁左 2001年5月19日,未满44岁的梁左在家中安然离世,桌上的录音机正循环播放着《梁祝》。 这是一个为我们带来过太多笑声的人,情景喜剧《我爱我家》、《闲人马大姐》,相声《虎口遐想》、《特大新闻》,这些曾让我们开怀至今欣赏起来仍觉趣味十足的作品,都是出自他的手笔。 他本来还会有更多有趣甚至有可能“伟大”的作品奉献给我们,但令人痛心的是,他正值英年就倒在了追梦的路上。他创作的相声作品推动了相声在八十年代的中兴,和英达一起打造的喜剧作品更是开创了国内情景喜剧的先河。他似乎是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带来了一个欢乐时代,又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这个时代结束了。 迄今,梁左先生已经走了整整15年。这15年随着剧场相声的兴盛和喜剧电影的风行,我们获得的欢笑表面看来并不算少,但我们总感觉笑得不如欣赏梁左作品那样舒服自然,那样别有滋味。 梁左是如何成为梁左的? 2013年到2014年,怀着对梁左先生的尊重,我曾采访梁左的很多同学、朋友及合作者,形成一组纪念梁先生的文字。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里,特择取出几个小片段,表达对梁左先生的怀念之情。 梁左是一个有趣又深刻的人,否则也不可能写出那么多有趣而深刻的作品。专门选出梁左的一些趣事,让我们心怀尊重的同时,也可以笑着回忆他。 梁左大学学籍证一寸照片 1977年恢复高考时,梁左考入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,他和同学们都是当年的“天之骄子”。 由于时代和专业的缘故,当时男生宿舍的流行语分为两大类,一种是对政治语言的戏谑,一种是对古曲文学语言的活用。这方面梁左可称大师。 当他有求于同学时,便称对方为“革同”(革命同志);如果打嘴仗,他便称对方为“阶敌”(阶级敌人)。如果你拒绝了他的要求,他便一脸严肃地问你“阶级感情”哪去了。如果考试及格,他就振臂高呼“梁革同终于取得了划时代的伟大胜利”。一本正经的政治术语从他嘴里一出来,立刻变得滑稽可笑。 从农村工矿一步迈进高等学府,有些同学就与原来的女友分了手。诗经《氓》中的氓是个负心的男子,学完这首诗后,梁左就把第一句“氓之蚩蚩”的“氓”换成姓氏,用来称呼同学。很快,男同学们见面都以“张之蚩蚩”、“王之蚩蚩”相称。 梁左(右四)与大学同宿舍同学 宿舍里的同学写情书有不同的习惯,怕别人瞧见信上抬头的写法,有人写信就一直用左手压住信纸的左上角,有的则先把左上角空着,信写完再填上爱称。梁左发现了这一点,并很快发明了女友的同义词——左上角。见到一个男生和女生在一起梁左就会问:莫非,她成了你的左上角? 上学时,梁左经常突发奇想。学校开运动会,梁左他们这些新生练正步都要喊“提高警惕、保卫祖国”等口号以壮声势。有一天大家正练得无精打采,梁左和周围几个同学一嘀咕,众人立刻来了精神,一边迈着正步,一边豪迈整齐地高呼,“关关睢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。外系同学大都知道这是一首求爱的情诗,就一起喝采叫好。 大学期间在长城脚下留影(以上三张图片由梁左的同学提供) 梁左曾和文学系七九级一个女生谈过恋爱。女生比他小四岁,个子很高,也很漂亮。有一次梁左晚上和那个女生散步,走到留学生楼前的林荫道上,被班里几个住留学生楼的同学发现了,但同学们并没有惊动他俩,而是躲在一边静静地听。同学们听到女生问梁左今年多大,梁左笑而不答,而后既亲切又调皮地反问,“你猜我多大?”女孩子被逗得咯咯笑起来。第二天好几个同学都跑到梁左跟前,意味深长地模仿着他的口气问,“你猜我多大?” 梁左在教育部出差时经常去武汉,每次去都和作家方方吃饭聊天,当然当时方方尚未成名。在方方眼中,跟梁左打交道感觉很轻松。他很能说,在饭桌上爱讲笑话,尤其爱模仿别人说话,经常学周恩来说话,学华国锋说话,方方觉得已经非常像,但梁左说其实他弟弟梁天比他学得更像。梁左还学教育部官员打官腔的样子,取笑他们的一些做法,也算稍稍发泄一下。他还讲过如何追求他的爱人,当时他一宿一宿地找女方谈话,跟人家讲道理,终于把对方打动。 梁左与姜昆 1986年,姜昆根据梁左的小说改编成相声《虎口遐想》。他和唐杰忠先是坐火车到广州演了一场,现场观众基本上没有笑声。再从广州到湖北演出,又没有笑声,姜昆有些心慌。回到北京他找梁左一起琢磨,观众为什么不乐。梁左问你们是给谁演的,姜昆说在广州给部队演,在湖北给党校学习班演。梁左说,你演出面对的这些人不对,他们肯定笑不了,这个段子得给老百姓演,“得给恨党校学习班的那些人演。”
|